2025年11月11日
微信

信仰小寓言 | 谁配种下上帝的种子?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11月11日 13:01 |
播放

上帝创造了一粒花的种子,想找到合适的人来种植它。告示贴出去之后,有四个农夫来应聘。

第一个农夫向上帝展示了他为这颗花种所特意预备的温室。“上帝,你看,你把种子交给我,我把它种植在这个温室中,严寒也不能侵袭,暴风暴雨也不能伤害它,干旱甚至烈阳也不能奈何它,它必然会在最温暖、最安全的环境中成长,将来一定会开出最好的花!”

上帝没有说什么,离开了。

第二个农夫向上帝展示了他特意为这颗种子手工打造的黄金花盆。“慈悲的上帝,这是我特意打造的黄金花盆,用了我们城里最好的工匠,你看这个花纹,你看这个造型,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好看的花盆了。种子种植在这里,一定能开出最高贵的花来!”

上帝依然沉默着离开了。

第三个农夫向上帝展示了他为这颗种子预备的成堆的肥料。“万王之王的上帝啊,这是我特意为这颗种子准备的肥料,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化肥,我会将这些化肥全部给这棵花,让它在充分的营养之下成长,一定能开出世界上最大、最好看的花朵来!”

上帝依然没有说什么。

上帝来到第四个农夫这里。这个农夫很普通,既没有准备温室,也没有花盆,更不用提什么精致昂贵的肥料了,他只有一块地和一把铲子。“上帝,我把这颗种子埋在这块肥沃的土地里,按时浇水,除除草就好了。别的不需要做什么!”

于是,上帝把这颗种子,交给了第四个农夫。

这四个农夫,正像我们的信仰状态。

第一种状态,是我们对信仰的过度保护。我们信了上帝之后,为了自己信仰的纯正,为了属灵的纯洁,我们把自己包裹起来。我们不去其他宗教场所,不去寺观,不阅读其他宗教书籍,甚至和那些有其他宗教信仰的朋友也断绝来往。我们不喝铁观音,不养佛手瓜,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温室中。这样的信仰状态,上帝显然不会把信仰的种子种在我们心中。即使祂把种子给了我们,这样的种子也无法成长。因为它被保护得太好了,以至于它无法进入世界,它只能在一个被构造的狭小空间中生存。它无法抵御风雨,无法对抗黑暗,更无法结出果实。

第二种状态,是我们对信仰过度包装。我们因为信了耶稣,而变得高傲,我们看不起其他文化,看不起其他不信耶稣的人。我们觉得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了不起而远离人群,甚至让我们高兴的是,人群也远离我们。我们喜欢强调信仰的高贵,信仰对灵魂的改变;强调信上帝治百病、信上帝能成功的上帝万能论。我们把自己包装成名牧,著名的基督徒。我们只包装自己,把基督信仰,把福音包装得富丽堂皇,却不见得福音对我们的改变,不见得我们对世界的奉献。

第三种状态,是对信仰的过度喂养。我们觉得信仰需要理论,需要知识,需要特定的营养。于是,我们学习神学,学习灵修的技巧,学习属灵的知识。我们学了很多,也很擅长祷告,擅长灵修,擅长讲道,擅长带领团契,但是我们依然没有生命的改变,没有灵魂的变化。我们的信仰只是吃这个配方肥料长大,它里面没有世界,没有爱。我们的信仰,被喂了很多肥料,却依然贫乏。我们的邻居看到的依然是我们的仪式,看不到我们的福音。

我们的信仰种子需要的是第四种状态。耶稣说一粒麦子不掉进土壤里死了,就结不出更多粒麦子。所以,信仰的种子不需要花盆,也不需要温室,更不需要特定的肥料,它只需要回到大地。回到大地就能自己开花结果,我们对它的照顾就仅仅是浇水和清理杂草而已,它的营养在阳光和大地之中。

信仰如果不进入世界,那信仰还有什么意义呢?如果耶稣的福音,仅仅是为了离开世界,仅仅是为了在世界中创造一个被过度保护的空间,那么耶稣又何苦被这个世界的无知、傲慢和权力钉死在十字架上呢!

耶稣进入世界,经历过嘲笑、谩骂、离弃,甚至门徒的不认和背叛,祂没有把自己包裹起来。祂明确地说明自己与进入沙漠、吃野蜂蜜和穿骆驼皮的约翰之间的不同之处。耶稣进入世界,最终被世界抛弃,但没有放弃世界,而是拯救了世界。

成为一个基督徒,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包裹起来、包装起来,而是要成为一个普通的人,进入普通的生活,做一个普通的父亲、普通的同事普通的朋友。但是基督信仰又让我们不普通,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爱的父亲,和孩子平等相处;成为一个有爱的同事,有爱的朋友,有爱的邻舍,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信仰的温暖。

基督信仰不需要我们过度的爱,不需要把信仰包裹在襁褓中,否则他永远是长不大的儿童,不能成为更新世界的力量的源泉。信仰的成长需要放手,需要进入世界!

图片来源(Image Credit)Francesco Gallarotti via Unsplash
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